领导关怀
发布时间:2020-03-25 阅读次数:1115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汇报会并作重要讲话
要从加强民族团结,推动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正确实施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双语法官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民族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民族法律文化研究基地、民族法律文化交流基地。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管理、真抓实干,在双语法律人才培养上下大功夫,多出人才,多出成果。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周强
编译出版“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虽然是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进程迈出的一小步,但是影响很大,为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正确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它的出版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未来的好事,也是贯彻中央民族工作工作会议精神的切实行动。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 王正伟
加大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力度,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学院要在民族法律人才培养、民族法制文化研究、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编写、法律条规及司法解释的对照翻译、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民族法律人才培训重要阵地。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丹珠昂奔
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对法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扎实开展双语法官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双语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完善双语法官培训一体化新格局。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贺荣
舟曲基地在双语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基地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上很有特色,这里不仅是双语法官培训的摇篮,更是民族法治文化的大观园。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陶凯元
要充分认识教育培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功能,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徐家新
加强双语政法干警的培养,是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要从加强民族团结、推动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正确实施的高度,充分认识双语干警培训的重大意义,努力把这一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泽巴足
要统筹解决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编制少、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政府和法院要积极联动,将其作为一项特殊政策予以特殊对待、优先解决。
——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 咸辉
省法院的工作举措,对双语法官匮乏问题探索出了一条路子,舟曲基地已经成为公检法司的综合性培训基地,省法院的工作做法也是对统战工作的一大贡献。
——时任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冉万祥
马世忠
全省政法干警培训基地的落成,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进一步加强全省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省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 甘肃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 马世忠
中央、省委高度重视“双语”法官培养工作,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强衔接沟通,着力破解设施、经费、编制、师资等瓶颈问题,趁势推进工作,走出一条有甘肃特色的“双语”法官培养之路。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梁明远
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提高培训质量,尽最大努力把学院建设得更好、更完善;要充分利用培训基地,培养双语检察干警,切实提高检察干警业务水平,推进民族法制建设。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路志强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司法行政干警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按照省委政法干警双语培训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骨干力量的培训力度,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司法行政干警整体素质,努力为推进平安甘肃、法治甘肃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 杨景海
要通过全面深化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发自内心的认识到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必要性,始终保持思想上清醒和行动上的自觉。
——甘肃省国家安全厅党委书记、厅长 张峰
政法干警双语教育培训为少数民族地区更好的推进依法治国创立了具体实践途径,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政治意义,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依宪治国、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范鹏
